內容簡介
洪董這樣問我: 『台灣的醫學技術跟美國的醫學技術,你認為哪一個比較先進?』我秒回答:『美國比較先進啊。』想想也是,我嘗試延伸理解,醫療器材是根據醫學技術而來,如果台灣的醫學技術就是沒有美國那麼先進,如何做醫材中登月球上太空的先進產品?沒有醫學技術上的需求,很難有點子和機會去研發全新、從來沒有過的醫材,那麼台灣可以做什麼?洪董的醫材乙組冠軍思維,對平凡的我們而言,或許依舊遙遠,值得思考的是,縱使外在現實因素侷限,我們仍可以好好的定位自己最適合的機會..
這集我們的來賓是在洪一平 董事長,苡樂創新平台 創辦人、久方生技/峻程科技..等多間醫材公司董事長,在醫材產業40年,創立多間醫材公司。洪董和我們分享進入醫療器材產業以來的過程,如何建立台灣製造的醫材品牌,從通路、研發到製造,在選擇代工和建立品牌之際,他又怎麼選擇和堅持品牌呢?
參與討論
洪一平 董事長
Yuchin 生醫人
重點節錄
洪董和我們分享他如何進入醫材產業,又怎麼創業,從代理到製造,建立台灣醫療器材品牌的過程。看似整個醫材產業的經歷都走過一遍了,現在他又在做什麼呢?
怎麼進入醫材產業?
1982年洪董就進入醫材產業,大概很少人知道,洪董一開始維修醫材設備,後來轉做業務員,開啟往後在1990年創業,代理微創手術相關的設備和耗材。當年的耗材多為金屬材料,隨著時間,一次性使用的耗材慢慢出現,他感覺台灣應該可以自己製造,於是2004年開始投資製造…
代理轉入製造的動機
曾經代理微創手術耗材,做出自己的產品之後,面臨和原先代理的產品之間的競爭。這段聊到醫材代理商長期可能遇到什麼樣的問題,像是原廠被併購、銷售經營策略改變等,代理商和原廠的關係可能一直在變動,聽起來相當不穩定。然而從代理進入製造,也需要相當的動力,因為代理與製造是完全不同的技術。台灣有能力製造,但缺少整合能力。
五年的時間
這段洪董講述怎麼從產品的可行性評估、手工打樣、量產、研發確效、臨床評估、臨床前測試報告..等整個流程,之後送到主管單位申請許可證,如何登錄GMP廠、每個產品製作技術文件,拿到許可證,大概就要花三年的時間。開始銷售,這時候要在醫院建立材碼,修改產品、設計優化。這樣大概要五年。
放眼全球市場,品牌vs代工
醫材投資要看的是全球的市場。以微創手術而言,大多在先進國家較多,因此在第四年就要走入國際市場,開始參加國外的展覽,慢慢讓國外認識台灣品牌。然而,國外廠商這時候要洪董幫他們代工,為什麼他沒答應,堅持要台灣製造(Made in Taiwan, MIT),這個部份很不簡單。聽聽洪董怎麼考量,為什麼沒被說服就選擇幫過外廠商代工,而堅持做台灣品牌呢?
研發、製造、通路
洪董說自己從通路開始,看到研發、再到製造,在這個微笑曲線上跑。
過去大家不知道醫材怎麼做,或者不知道自己可以做醫材,其實台灣很多關鍵技術都有,但是缺乏整合。風險低的醫材是大家拿回家用的產品,台灣這部分已經做很多。風險高的產品,多在醫院內使用,附加價值高,應該做這類的產品。從這次的疫情,也看到能夠迅速整合醫材的製造能力,在各國都確實非常關鍵。
代理、代工、CDMO、品牌
整理前面聊到的內容,洪董提到產業進入醫材領域,有這四種模式(代理、代工、CDMO&品牌),可以考量。這幾種模式中最花時間的是品牌,短期看不到獲利,需要長久經營,品牌成功之後當然也較耐久。品牌的價值,在醫療器材也很重要,需要建立信任。
非常感謝洪董的分享,接受生醫人的訪談邀請。這樣的訪談,生醫人成長很多,不知道您聽完之後有什麼感想?又或者想進入醫材領域了呢?洪董的醫材乙組冠軍思維,非常經典。現實條件可能侷限了什麼,但是我們仍有機會在你擁有的優勢,找到自己的定位好好發展。
喜歡這集的訪談嗎?歡迎寫信(media@biomeder.com)或留言給我們,支持我們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!